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特殊教育基本概念/吳武典
第一節 「特殊」的意義與範疇
第二節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特殊教育的安置模式
第二章 特殊教育的演進和發展/吳武典
第一節 西洋特殊教育的演進
第二節 特殊教育改革運動
第三節 臺灣特殊教育的演進
第四節 兩岸特殊教育的比較
第三章 生涯發展與轉銜服務/林幸台
第一節 生涯發展
第二節 生涯理論
第三節 生涯實務
第四節 生涯發展與終身教育
第四章 親師合作方案與相關專業服務團隊/杜正治
第一節 親師合作方案
第二節 相關專業團隊服務
第五章 特殊需求學生的鑑定、安置、評量與個別化教育/胡心慈
第一節 特殊需求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第二節 特殊需求學生的多元評量
第三節 為特殊需求學生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第六章 原住民族資優學生的鑑定、安置與輔導/潘裕豐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貧乏思考
第三節 篩選與障礙
第四節 評量與障礙
第五節 安置與障礙
第六節 教學與輔導
第七節 原住民族資優學生的輔導策略
第七章 融合教育思潮與迴響/吳武典
第一節 融合教育的源流
第二節 融合教育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融合教育的內涵
第四節 融合教育的迴響
第五節 融合教育何去何從
第二篇 分論
第八章 智能障礙/林淑莉
第一節 智能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智能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智能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智能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智能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智能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八節 總結
第九章 視覺障礙/杞昭安
第一節 視覺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視覺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視覺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視覺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視覺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視覺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視覺障礙教育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十章 聽覺障礙/張蓓莉
第一節 聽覺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聽覺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聽覺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聽覺障礙者的溝通方式
第五節 聽覺障礙者的特質
第六節 聽覺障礙的評量與鑑定
第七節 聽覺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八節 聽覺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九節 聽覺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十一章 語言與溝通障礙/劉惠美
第一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第五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的評量與鑑定
第六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七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八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十二章 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與身體病弱/佘永吉
第一節 肢體障礙
第二節 腦性麻痺
第三節 身體病弱
第十三章 情緒行為障礙/洪儷瑜
第一節 情緒行為障礙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情緒行為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安置與出現率
第四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困境與發展
第十四章 學習障礙/洪儷瑜、王曉嵐
第一節 學習障礙的定義與概念
第二節 學習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學習障礙者的安置與鑑出率
第四節 學習障礙者的特徵
第五節 學習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學習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學習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十五章 多重障礙/張千惠、邱紹春
第一節 多重障礙的定義、分類、鑑定與評量
第二節 多重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多重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多重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多重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多重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多重障礙者面臨的挑戰與發展
第十六章 自閉症/張正芬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自閉症的定義、鑑定基準與分類
第三節 自閉症的成因
第四節 自閉症者的出現率與安置
第五節 自閉症者的特質
第六節 自閉症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七節 自閉症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八節 自閉症教育的努力方向
第十七章 發展遲緩/程國選
第一節 發展遲緩的定義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發展遲緩的成因
第三節 發展遲緩者的出現率與早期療育安置
第四節 發展遲緩者的特質
第五節 發展遲緩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發展遲緩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十八章 資賦優異/郭靜姿、于曉平
第一節 資優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各類資優學生的鑑定
第三節 資優學生的需求評估與教育安置
第四節 資優的成因、鑑出率與安置率
第五節 資優學生的特質
第六節 資優學生的課程與教學
第七節 資優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問題
第八節 總結
重要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