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部分 心理困擾與改變歷程
1. 行為的脈絡與改變的抗拒
行為與脈絡
改變與抗拒
2. 壓力因應模式與轉化式改變
第二序改變
改變的相關要件
轉化式的改變
利弊兼具
人際溝通的三個項目
跟不同典型的溝通者來往
更多元的壓力因應反思
第二部分 系統思維
什麼是系統?
3. 家庭是一個系統
兩人互動
三人互動
核心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
代間傳承些什麼?
家庭會傷人
家庭結構
家庭動力與家庭舞蹈
4. 人也是一個系統
系統思維下的人觀
自我的特質
小我的分類
以系統思維認識人的內在動力
都是系統惹的禍
忠誠的察覺內外皆有
從自我到真我的靈性
第三部分 系統思維中的心理治療
5. 家庭重塑
家庭重塑是什麼?
家庭重塑的方法
家庭經驗的資料蒐集
一場大團體中的心理治療:重塑之旅
進入歷史的洪流
回到童年的家
家庭重塑的理念及原則
6. 內在家庭系統(IFS)
IFS的心理工作
7. 家庭重塑與IFS的異同
家庭重塑與IFS相似之處
家庭重塑與IFS的差異
8. 內外兼修的系統工作
內外兼修心理工作的進行
系統工作能不能自助進行?
第四部分 實務工作者的溯與塑
9. 再塑「家庭重塑」
家庭重塑在台灣
重塑台灣的家庭
從傳統的黏結到現代的分化
從隱忍文化到一致性的學習
10. 虛擬「台灣家庭重塑」
父親的鄉愁
走出貧窮
永遠的母親
在台灣歷史中做「家庭重塑」
11. 實務工作者的反思
消退的智慧:還是要從「脈絡」談起
心理治療專家的胡同
跨文化與多元文化
普同性與多元性
治療觀與審美觀
結語 從薩依德對心理治療的反思
心理專家的毛病:斷章取義症候群
心理治療的中古價值
第四版結語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