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基本理念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評量的涵義及其重要性
第二節 評量的作決定形式
第三節 評量的層次
第四節 專業團隊或小組評量取向
第五節 身心障礙學生之評量調整
第六節 素養導向教學及評量與特殊教育學生
第七節 評量方法的形式
第八節 評量的法律與倫理課題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二章 正式評量應具備的基本認知
第一節 信度
第二節 效度
第三節 常模
第四節 其他有關測驗的認知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鑑定與安置實務篇
第三章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一節 鑑輔會的組織與任務
第二節 智能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三節 視覺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四節 聽覺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五節 語言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六節 肢體障礙鑑定安置實務
第七節 腦性麻痺鑑定安置實務
第八節 身體病弱鑑定安置實務
第九節 情緒行為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十節 學習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十一節 自閉症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十二節 發展遲緩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十三節 多重障礙評量議題與鑑定安置實務
第十四節 其他障礙鑑定安置實務
第十五節 資賦優異鑑定安置實務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評量種類、領域及工具篇
第四章 非正式評量
第一節 非正式評量的種類
第二節 非正式評分程序的形式
第三節 計畫、編製和執行評分程序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五章 認知能力評量
第一節 認知的涵義
第二節 不同取向的認知能力發展觀
第三節 認知能力的內涵
第四節 認知評量的涵義與技術
第五節 認知能力評量的工具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六章 智力評量
第一節 智力的本質與涵義
第二節 主要的智力學說及其內涵
第三節 影響智力評量的因素
第四節 智力評量的方法
第五節 智力評量在特殊教育上的應用
第六節 智力評量所引發的問題
第七節 智力評量的工具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七章 語言評量
第一節 語言的涵義與特性
第二節 評量語言的理由
第三節 語言的結構性成分
第四節 誘發語言能力的方法
第五節 書寫語言的評量
第六節 語言評量的程序
第七節 語言評量的其他考量因素
第八節 語言評量的工具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八章 知覺動作評量
第一節 知覺動作的涵義
第二節 評量知覺動作的理由
第三節 知覺動作的心理歷程
第四節 知覺動作評量的原則
第五節 知覺動作評量的要素或範圍
第六節 知覺動作評量的工具
第九章 情緒與行為評量
第一節 情緒與行為的涵義及特性
第二節 評量情緒與行為的理由
第三節 情緒與行為的影響
第四節 負面情緒內涵與行為異常類型
第五節 情緒與行為評量的方法
第六節 情緒與行為評量的工具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十章 性向評量
第一節 性向的涵義
第二節 性向測驗的類型
第三節 性向測驗的特性
第四節 性向評量的工具
第十一章 人格評量
第一節 人格的涵義
第二節 人格評量的方法
第三節 人格評量的問題
第四節 人格評量的工具
■ 溫故知新專欄:舊制
第十二章 成就評量
第一節 成就與成就測驗的涵義
第二節 成就測驗的用途
第三節 成就測驗的類型
第四節 標準化成就測驗
第五節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
第六節 成就評量的工具
■ 溫故知新專欄:新制(110~114年度)
第十三章 適應行為評量
第一節 適應行為的涵義
第二節 評量適應行為的理由
第三節 適應行為的評量方式
第四節 訊息提供者在適應行為評量的角色
第五節 適應行為評量資料的運用
第六節 適應行為評量的一些爭議或問題
第七節 適應行為評量的工具
第十四章 發展性評量
第一節 發展的涵義
第二節 發展性評量的描述
第三節 發展性量表的應用問題
第四節 發展性評量的原則
第五節 發展性評量的類型
第六節 重度障礙兒童的獨特評量範圍及工具特色
第七節 發展性評量的工具
整合評量篇
第十五章 評量結果的整合與應用
第一節 評量目標與資料
第二節 發展教學介入計畫
第三節 形成教學介入計畫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