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引言第02章 典範、理論與研究
1.2 尋找真實
1.3 社會科學的基礎
1.4 社會科學中的一些辯證關係
2.1 引言第03章 社會研究中的倫理與政治議題
2.2 一些社會科學典範
2.3 再訪兩種邏輯系統
2.4 演繹式理論的建構
2.5 歸納式理論的建構
2.6 理論與研究的關聯性
3.1 引言PART 2 探索的結構
3.2 社會研究中的倫理議題
3.3 兩項倫理的爭議
3.4 社會研究中的政治議題
4.1 本章簡介第05章 概念化、操作化與測量
4.2 研究的三個目的
4.3 個異式解釋
4.4 通則式解釋的邏輯
4.5 必要與充分原因
4.6 分析單位
4.7 時間面向
4.8 如何設計研究計畫
5.1 引言第06章 指標、量表與類型學
5.2 測量存在的任何事物
5.3 概念化
5.4 描述性與解釋性研究中的定義
5.5 操作化的選擇
5.6 測量品質的判準
6.1 引言第07章 抽樣的邏輯
6.2 指數與量表
6.3 指數的建立
6.4 量表的建立
7.1 引言PART 3 觀察的方式
7.2 非機率抽樣
7.3 機率抽樣的邏輯與理論
7.4 母體與抽樣架構
7.5 抽樣設計的類型
7.6 多階段集群抽樣
7.7 機率抽樣的回顧
7.8 抽樣的倫理
8.1 引言第09章 調查研究
8.2 適合使用實驗研究的主題
8.3 傳統實驗
8.4 選擇受試者
8.5 實驗設計的變異
8.6 實驗的範例
8.7 網路為基礎的實驗
8.8 「自然」實驗
8.9 實驗的長短處
8.10 實驗與倫理
9.1 引言第10章 質化田野研究
9.2 適合調查研究的主題
9.3 發問問題的指引
9.4 問卷建構
9.5 自行填答問卷
9.6 訪談調查
9.7 電話調查
9.8 線上調查
9.9 混合模式調查
9.10 不同調查方法的比較
9.11 次級資料分析
9.12 調查研究與倫理
10.1 引言第11章 非干擾研究
10.2 適合田野研究的主題
10.3 質化田野研究中的特殊考量
10.4 進行質化田野研究
10.5 質化田野研究法的長短處
10.6 質化田野研究中的倫理議題
11.1 引言第12章 評估研究
11.2 內容分析法
11.3 分析既存統計資料
11.4 非干擾測量與倫理
12.1 引言PART 4 資料的分析
12.2 適合於評估研究的主題
12.3 形成問題:測量的議題
12.4 評估研究設計的類型
12.5 社會指標研究
12.6 評估研究與倫理
13.1 引言第14章 量化資料分析
13.2 理論與分析的連結
13.3 質化資料的處理
13.4 處理質化資料的電腦程式
13.5 量化資料的質化分析
13.6 評估質化研究的品質
13.7 質化資料分析與倫理
14.1 引言第15章 社會研究之閱讀與寫作
14.2 資料的量化
14.3 單變項分析
14.4 分組比較
14.5 兩變項分析
14.6 多變項分析簡介
14.7 量化資料分析與倫理
15.1 引言
15.2 閱讀社會研究
15.3 撰寫社會研究報告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