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定義與問題第02章 美國與全球經濟概況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1.3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與政策工具
1.4 經濟學是生活與工作技能
2.1 生產什麼、如何生產與為誰生產第03章 經濟問題
2.2 全球經濟概況
2.3 循環流量模型
3.1 生產可能第04章 需求與供給
3.2 機會成本
3.3 經濟成長
3.4 專業化與交易
4.1 需求PART 2 近觀市場
4.2 供給
4.3 市場均衡
5.1 需求價格彈性第06章 市場效率與公平
5.2 供給價格彈性
5.3 交叉與所得彈性
6.1 配置方式與效率第07章 政府在市場的行為
6.2 價值、價格與消費者剩餘
6.3 成本、價格與生產者剩餘
6.4 市場是否有效率?
6.5 市場是否公平?
7.1 對買賣雙方課稅第08章 國際貿易
7.2 價格上限
7.3 價格下限
7.4 生產配額
8.1 全球市場的運作第09章 外部性:汙染、教育與醫療
8.2 貿易中的贏家、輸家與利益
8.3 國際貿易的限制
8.4 反駁貿易保護的主張
9.1 負外部性:汙染PART 3 價格、利潤與產業的表現
9.2 正外部性:教育與醫療
10.1 經濟成本與利潤第11章 完全競爭
10.2 短期下的生產
10.3 短期成本
10.4 長期成本
11.1 廠商利潤最大化的選擇第12章 獨占
11.2 短期的產量、價格與利潤
11.3 長期的產量、價格與利潤
12.1 獨占與獨占的起因第13章 獨占競爭與寡占
12.2 單一定價的獨占
12.3 獨占與完全競爭的比較
12.4 差別取價
12.5 獨占管制
13.1 獨占競爭PART 4 檢視總體經濟
13.2 創新與廣告
13.3 寡占
13.4 賽局理論
14.1 GDP、所得與支出第15章 工作與失業
14.2 衡量 GDP
14.3 實質 GDP 的應用與限制
15.1 勞動市場的指標第16章 消費者物價指數與生活成本
15.2 失業與充分就業
16.1 消費者物價指數PART 5 了解總體經濟
16.2 CPI 與其他物價指數
16.3 名目與實質價值
17.1 GDP 潛能第18章 貨幣與通貨膨脹
17.2 經濟成長的基礎
17.3 勞動生產力的成長
17.4 達成快速的經濟成長
18.1 何謂貨幣?第19章 總合供給與總合需求
18.2 銀行系統
18.3 控制貨幣數量
18.4 貨幣、物價水準與通貨膨脹
19.1 總合供給第20章 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效果
19.2 總合需求
19.3 解釋經濟趨勢與波動
20.1 政府預算與財政政策
20.2 聯邦準備組織與貨幣政策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