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什麼是經濟學?第02章 供給與需求
1.2 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線
1.3 比較利益法則
1.4 經濟學解釋現象
1.5 本書的結構
附錄:經濟圖形的作法
2.1 市場經濟制度第03章 市場均衡分析
2.2 需求
2.3 需求改變的因素
2.4 供給
2.5 市場需求線與市場供給線
3.1 市場均衡的決定第04章 價格彈性
3.2 市場均衡的變動
3.3 供需均衡理論與實際經濟現象
3.4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附錄:蛛網理論
4.1 價格彈性的意義與衡量第05章 效用與消費者選擇
4.2 價格彈性與斜率的關係
4.3 需求彈性與總支出的關係
4.4 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4.5 價格彈性的應用
附錄:所得彈性、交叉彈性、長短期彈性
5.1 效用與價值第06章 廠商的利潤與成本
5.2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5.3 需求價格與需求曲線
5.4 無異曲線
5.5 無異曲線分析法
附錄:貨幣的邊際效用、無異曲線分析法
6.1 廠商決策的幾個基本概念第07章 完全競爭市場
6.2 生產理論
6.3 成本分析
附錄:廠商組織、原材料成本、時間
7.1 價格接受者第08章 市場機能與經濟效率
7.2 短期供給線
7.3 競爭廠商之長期供給線
7.4 完全競爭理論的應用
附錄:完全競爭廠商行為
8.1 經濟福祉第09章 國際貿易
8.2 市場機能
8.3 管制有損經濟效率
8.4 市場失靈與政府職能
附錄:直接觀察市場供需
9.1 國際均衡價格之決定第10章 外部效果與環境資源
9.2 貿易之利與利益之分配
9.3 貿易的原理:比較利益
9.4 交易之利益與貿易條件
9.5 貿易政策
9.6 貿易政策之檢討
9.7 台灣的對外貿易
附錄:要素之國際移動、外籍勞工
10.1 外部性與經濟效率第11章 公共財與政府
10.2 最適污染量之決定
10.3 外部性之成因與處理
10.4 環境資源
11.1 政府的職能第12章 課稅與補貼
11.2 公共財
11.3 自然獨占與公營事業
11.4 追求經濟效率之代價
11.5 公共決策與政府失靈
12.1 政府的功能第13章 獨占
12.2 歲出與歲入
12.3 課間接稅之影響
12.4 所得稅
12.5 課稅原則
12.6 補貼與移轉支出
13.1 市場結構第14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13.2 獨占
13.3 差別訂價
13.4 獨占的弊與利
13.5 自然獨占的管理
14.1 獨占性競爭第15章 要素市場
14.2 寡占
14.3 賽局理論
14.4 反獨占法與智慧財產權
15.1 勞動市場
15.2 勞動市場的干預
15.3 地租
15.4 利息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