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統計學的意義第02章 資料的意義、種類與次級資料的蒐集
1.2 學習統計學的目的
1.3 統計學的發展
1.4 統計學的應用
1.5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1.6 統計學的內容與種類
1.7 統計方法的實施步驟
2.1 資料的意義第03章 原始資料的蒐集
2.2 資料的種類
2.3 次級資料的蒐集
2.4 上網找資料
2.5 拿到次級資料之後怎麼辦
3.1 原始資料的蒐集方法第04章 資料的衡量
3.2 抽樣的理由
3.3 機率抽樣法
3.4 非機率抽樣法
3.5 利用電腦來處理統計資料
4.1 資料的型態與資料的衡量第05章 檢視資料的分布—以統計表統計圖呈現
4.2 有效量度與無效量度
4.3 準確量度與不準確量度
4.4 數據合不合理
5.1 資料整理的方法—次數分配第06章 分析資料—以統計測量數呈現
5.2 類別資料的整理與資料的呈現
5.3 數量資料的整理與資料的呈現
5.4 枝葉圖
5.5 統計圖表的優質性與扭曲性
5.6 重要公式
6.1 中心位置(中央趨勢)的衡量第07章 機率論
6.2 等分位置的衡量
6.3 盒鬚圖分析法(5 個摘要數)
6.4 分散度的衡量
6.5 柴比氏定理與經驗法則
6.6 重要公式
7.1 隨機實驗第08章 間斷隨機變數及其常用的機率分配
7.2 機率理論
7.3 事件機率
7.4 事件的性質與事件機率的運算
7.5 重要公式
8.1 隨機變數的意義與種類第09章 連續隨機變數及其常用的機率分配
8.2 單一間斷隨機變數的機率分配
8.3 常用的間斷機率分配
8.4 二項機率分配
8.5 Poisson 分配(泊松分配)
8.6 重要公式
9.1 連續隨機變數的機率密度函數第10章 統計估計
9.2 常態分配
9.3 標準常態分配
9.4 二項分配與常態分配
9.5 重要公式
10.1 點估計第11章 假設檢定
10.2 抽樣分配
10.3 區間估計
10.4 母體平均數 u 的區間估計—大樣本
10.5 母體平均數 u 的區間估計—小樣本
10.6 母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10.7 樣本數的選擇
10.8 重要公式
11.1 假設檢定的意義第12章 兩母體的統計估計與假設檢定
11.2 假設檢定的基本概念
11.3 母體平均數的假設檢定—大樣本
11.4 母體平均數的假設檢定—小樣本
11.5 母體比例的假設檢定
11.6 重要公式
12.1 兩個母體平均數差的統計推論—獨立大樣本第13章 變異數分析
12.2 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的統計推論
12.3 兩個母體比例差的統計推論
12.4 重要公式
13.1 變異數分析的意義第14章 簡單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13.2 變異數分析的基本觀念
13.3 實驗設計
13.4 一因子變異數分析—完全隨機設計
13.5 一因子變異數分析—隨機集區設計
13.6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13.7 重要公式
14.1 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的意義
14.2 兩變數間的關係
14.3 簡單迴歸分析的方法
14.4 相關分析
14.5 重要公式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