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矮人頭骨與登山小屋第02章 誘因與選擇
1.2 從觀察到解釋
1.3 人是自利的動物
1.4 因果關係與相關性
1.5 經濟學有什麼用?
2.1 縱貫鐵路與米價第03章 消費者需求
2.2 生產可能線與機會成本
2.3 制度與誘因
2.4 實是分析與規範分析
3.1 需求法則第04章 比較利益
3.2 消費者剩餘
3.3 其他影響需求的因素
3.4 股票與房地產
3.5 需求函數
3.6 消費選擇
附錄:無異曲線分析法
4.1 分工第05章 價格與資源配置
4.2 生產效率
4.3 供給法則
4.4 市場供給線
4.5 要素稟賦與比較利益
5.1 網路拍賣第06章 價格機能
5.2 果菜市場
5.3 價格決定資源配置
5.4 交易成本
6.1 自願的交易第07章 價格管制
6.2 價格機能與經濟效率
6.3 開放貿易與進口管制
6.4 開放與管制之爭議
7.1 排隊買口罩第08章 外部成本與外部利益
7.2 蛋荒
7.3 油電凍漲
8.1 外部性第09章 共有資源與公共財
8.2 碳排放交易
8.3 寇斯定理
8.4 節能減碳
8.5 外部利益:義務教育
9.1 公共財與私有財第10章 彈性
9.2 共有資源之管理
9.3 無主物之悲劇
9.4 公共財之管理
10.1 需求的價格彈性第11章 國民所得
10.2 所得彈性與交叉彈性
10.3 供給的價格彈性
10.4 彈性之應用
11.1 國內生產毛額第12章 物價指數
11.2 支出面計算法
11.3 國民所得
12.1 購買力平價指數第13章 經濟成長
12.2 GDP 連鎖實質值
12.3 所得與福祉
12.4 消費者物價指數
13.1 現代經濟成長第14章 儲蓄
13.2 電子業的興起
13.3 成長會計
13.4 固定投資需求
13.5 美援與高成長
13.6 所得收斂
14.1 儲蓄與借貸第15章 股票市場與風險
14.2 跨期之消費選擇
14.3 實質利率
14.4 實質儲蓄
15.1 風險第16章 貨幣:供給與需求
15.2 盈餘與股票價格
15.3 如何降低風險
15.4 投資策略
16.1 貨幣經濟第17章 物價膨脹
16.2 貨幣供給
16.3 存款貨幣
16.4 貨幣需求
17.1 惡性通膨第18章 貨幣政策
17.2 物價大膨脹
17.3 通膨是貨幣現象
18.1 升息與降息第19章 匯率政策
18.2 量化寬鬆政策
18.3 台灣央行的利率政策
19.1 均衡匯率
19.2 匯率制度
19.3 匯率干預
19.4 阻升與低利率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