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交易所交易市場第02章 期貨市場與集中交易對手
1.2 店頭市場
1.3 遠期契約
1.4 期貨契約
1.5 選擇權
1.6 交易者的類型
1.7 避險者
1.8 投機者
1.9 套利者
1.10 危機
2.1 背景第03章 使用期貨的避險策略
2.2 期貨契約的標準規格
2.3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收斂
2.4 保證金帳戶的運作
2.5 店頭市場
2.6 市場報價
2.7 交割
2.8 交易者與委託單的類型
2.9 法規
2.10 會計與稅務
2.11 遠期契約與期貨契約的比較
3.1 基本原則第04章 利率
3.2 支持與反對避險的論點
3.3 基差風險
3.4 交叉避險
3.5 股價指數期貨
3.6 整批展延避險
附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4.1 利率的類型第05章 遠期契約與期貨契約的定價
4.2 參考利率
4.3 無風險利率
4.4 利率的衡量
4.5 零息利率
4.6 債券價格
4.7 零息利率的計算
4.8 遠期利率
4.9 遠期利率協議
4.10 存續期間
4.11 凸性
4.12 利率期限結構理論
5.1 投資資產與消費資產第06章 利率期貨
5.2 融券賣出
5.3 假設與符號
5.4 投資資產的遠期價格
5.5 已知收入
5.6 已知殖利率
5.7 遠期契約的定價
5.8 遠期價格與期貨價格是否相等?
5.9 股價指數期貨的價格
5.10 外匯的遠期與期貨契約
5.11 商品期貨
5.12 持有成本
5.13 交割時間的選擇
5.14 期貨價格與預期現貨價格
6.1 天數計算與報價慣例第07章 交換
6.2 美國政府公債期貨
6.3 歐洲美元期貨與 SOFR 期貨
6.4 以存續期間為基礎的期貨避險策略
6.5 資產與負債投資組合的避險策略
7.1 利率交換機制第08章 資產證券化與 2007–8 年的金融危機
7.2 決定無風險利率
7.3 交易利率交換的原因
7.4 交易組織
7.5 比較利益論點
7.6 利率交換的定價
7.7 價值如何隨時間變化
7.8 固定對固定貨幣交換
7.9 固定對固定貨幣交換的定價
7.10 其他的貨幣交換
7.11 信用風險
7.12 信用違約交換
7.13 其他類型的交換
8.1 證券化第09章 評價調整:XVAs
8.2 美國房地產市場
8.2 出了什麼問題?
8.4 善後
9.1 CVA 與 DVA第10章 選擇權市場的機制
9.2 FVA 與 MVA
9.3 KVA
9.4 計算問題
10.1 選擇權的類型第11章 股票選擇權的性質
10.2 選擇權部位
10.3 標的資產
10.4 股票選擇權的規格
10.5 交易
10.6 交易成本
10.7 保證金要求
10.8 選擇權結算公司
10.9 法規
10.10 稅務
10.11 認股權證、員工股票選擇權與可轉換債券
10.12 店頭選擇權市場
11.1 影響選擇權價格的因素第12章 選擇權的交易策略
11.2 假設與符號
11.3 選擇權價格的上限與下限
11.4 買賣權平價關係
11.5 無配息股票的買權
11.6 無配息股票的賣權
11.7 股息的影響
12.1 保本型債券第13章 二項樹
12.2 交易選擇權與其標的資產
12.3 價差策略
12.4 組合策略
12.5 其他的到期收益
13.1 單步二項樹模型與無套利論述第14章 Wiener 過程與伊藤引理
13.2 風險中立評價
13.3 兩步二項樹
13.4 一個賣權的例子
13.5 美式選擇權
13.6 Delta
13.7 與波動率匹配的 u 和 d
13.8 二項樹公式
13.9 增加二項樹的步數
13.10 使用 DerivaGem 軟體
13.11 其他資產的選擇權
附錄:從二項樹推導 Black–Scholese–Merton 選擇權定價公式
14.1 Markov 性質第15章 Black–Scholes–Merton 模型
14.2 連續時間隨機過程
14.3 股票價格的過程
14.4 參數
14.5 相關過程
14.6 伊藤引理
14.7 對數常態分佈的性質
14.8 分數布朗運動
15.1 股票價格的對數常態分佈性質第16章 員工股票選擇權
15.2 報酬率的分佈
15.3 預期報酬
15.4 波動率
15.5 Black–Scholes–Merton 微分方程式的基本思維
15.6 Black–Scholes–Merton 微分方程式的推導
15.7 風險中立評價
15.8 Black–Scholes–Merton 定價公式
15.9 累積常態分佈函數
15.10 認股權證與員工股票選擇權
15.11 隱含波動率
15.12 股息的配發
附錄:使用風險中立評價證明 Black–Scholes–Merton 定價公式
16.1 合同的安排第17章 股價指數選擇權與外匯選擇權
16.2 選擇權會讓股東與經理人的利益一致嗎?
16.3 會計問題
16.4 評價
16.5 回溯醜聞
17.1 股價指數選擇權第18章 期貨選擇權與 Black 模型
17.2 外匯選擇權
17.3 已知股息殖利率的股票選擇權
17.4 歐式股價指數選擇權的評價
17.5 歐式外匯選擇權的評價
17.6 美式選擇權
18.1 期貨選擇權的本質第19章 希臘字母
18.2 期貨選擇權受歡迎的原因
18.3 歐式現貨與期貨選擇權
18.4 買賣權平價關係
18.5 期貨選擇權的價格界限
18.6 期貨價格在風險中立世界裡的漂移
18.7 評價期貨選擇權的 Black 模型
18.8 以 Black 模型取代 Black–Scholes–Merton 模型
18.9 使用二項樹法評價期貨選擇權
18.10 美式期貨選擇權對美式現貨選擇權
18.11 期貨式選擇權
19.1 範例說明第20章 波動率微笑與波動率曲面
19.2 裸部位與掩護性部位
19.3 希臘字母的計算
19.4 Delta 避險
19.5 Theta
19.6 Gamma
19.7 Delta、Theta 與 Gamma 之間的關係
19.8 Vega
19.9 Rho
19.10 真實的避險情況
19.11 情境分析
19.12 公式的推廣
19.13 投資組合保險
19.14 機器學習在避險中的應用
附錄:泰勒級數展開與希臘字母
20.1 買權與賣權的隱含波動率DerivaGem 軟體使用介紹
20.2 外匯選擇權的波動率微笑
20.3 權益類選擇權的波動率微笑
20.4 描繪波動率微笑的其他方法
20.5 波動率期限結構與波動率曲面
20.6 最小變異數 Delta
20.7 模型的角色
20.8 當預知單次大跳躍時
附錄:從波動率微笑決定隱含的風險中立分佈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