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 > 大學口語表達教育: 教學概念、課程規畫與多元應用

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

大學口語表達教育: 教學概念、課程規畫與多元應用

數量:

總計:NT$320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你可能有興趣

商品規格表

  • [出版社]翰蘆
    [作者]李佩霖
    [ISBN]9786267582046
    [版次]初版
    [裝訂/頁數]平裝/202頁
    [出版日]2024/10/25

    ※實際規格以您選擇的規格為主

商品簡介

  • 本書為著者綜整其在大學口語表達教育中的教學心得及實踐成果。
    全書分做三大部分,共八個章節。

    第一部分「教學概念篇」:聚焦教學理念的回顧與創新,並融合西方語藝學及漢語修辭學的學理基礎,提出兩大教學指導原則,以及初、進階課程設計的概念。

    第二部分「課程規畫篇」:涵蓋著者歷年來持續進行教學行動研究的六門課及其教學設計,按主題分為理論、公眾演講及表達技巧三大類,探討初、進階課程的延續性與連結性,並詳細介紹教學方法與活動範例,旨在提供系統化課程框架,幫助教師靈活運用策略,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部分「多元應用篇」:聚焦教學創新,討論EMI教學策略的轉化,以及AI科技與真人教師的混和教學模式。著者透過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創新教學策略,提供了實用的教學指引,並探索EMI教學理念的延伸應用,及AI技術應用在教學上的潛力,希望能為臺灣的大學口語表達教育作出些許貢獻。

    著者在其20年的教學生涯中,不論是在美國或臺灣,不論是使用英文或中文,著者所做的只有兩件事:研究說話,以及訓練別人說話。本書為其教學與實務上的綜整,內容頗為可觀。
  • 商品內容
  • 物流
目錄
第一部 教學概念篇:學理基礎與課程設計概念    
第一章 大學口語表達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一、教育階段與口語表達能力
二、口語表達能力在大學教育的重要性
(一) 提升專業表達能力
(二) 培養創造力與批判思維
(三) 注重人際互動與關係建立
(四) 強化職場競爭力
三、大學口語表達教育在臺灣的現況與發展

第二章 教學理念的融合與創新        
一、學理基礎:西方語藝學及漢語修辭學的文化融合
(一) 西方語藝學傳統
(二) 漢語修辭學的創造性轉化
二、應用在口語表達教育的指導原則
(一) 知識—實踐的平衡
(二) 聽眾中心觀點:以學生為主體
三、口語表達課程的設計理念及建構發展
(一) 專業課程組織
(二) 初、進階課程設計概念
(三) 技巧→理論→應用的課程設計規畫
 
第二部    課程規畫篇:教學策略與方法技巧        
第三章理論相關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應用
二、教學主題的延續與連結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技巧
(一) 合作學習法
(二) 討論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三) 探究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四) 單元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四、小結
附錄1兵家哲學的陽類宣傳策略        
附錄2兵家哲學的陰類宣傳策略        

第四章 公眾演講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初、進階教學目標及其連結性
二、教學策略與方法技巧
(一) 遊戲化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二) 角色扮演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三) 發表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四) 示範教學法與活動範例
三、小結

第五章 表達技巧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不同科目的主題連結
二、多元課堂活動設計與範例
三、小結
 
第三部 多元應用篇:口語表達教學的創新及延伸應用        
第六章 克服口語表達怯場問題:EMI教學策略的啟發與轉化        
一、教學現場中呈現的怯場問題
二、EMI教學策略的啟發
三、沉浸式學習環境的轉化與應用
四、互動與合作學習
五、小結

第七章 面對AI的挑戰:口語表達教學的科技應用        
一、AI技術在口語表達教學的潛力
二、口語表達教育發展與現代科技應用
三、研究步驟設計
四、教學實踐分析
(一) AI評分系統的優點
(二) AI評分系統的侷限性
(三) 真人教師的不可取代性
五、小結

第八章 口語表達教育的未來發展及挑戰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及翻譯書目
二、英文書目

商品問與答(共0則諮詢)

暫時還沒有任何商品問與答的訊息!
總計 0個,共 1 頁。 第一頁上一頁下一頁最末頁
姓名:    《立即登錄》
E-mail:
諮詢內容:
captcha
驗證碼:
優惠好康訊息
    瀏覽記錄




    0

    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

    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