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1.1 前言第02章 測驗標準與倫理
1.2 測評的基本概念
1.3 測評的目與功能
1.4 測評工具的分類
1.5 結語:理論與實務之間
2.1 前言第二篇 測驗原理與技術
2.2 測驗標準
2.3 測驗倫理
2.4 結語
3.1 前言第04章 題型格式與題本組成
3.2 測評工具的發展程序
3.3 測評電腦化與網路化
3.4 結語:一門大學問
4.1 前言第05章 測驗分數與常模
4.2 測量題型
4.3 題本製作與編碼
4.4 測評的防弊機制
4.5 結語
5.1 前言第06章 項目分析
5.2 題分
5.3 量尺分數
5.4 分數解釋與常模
5.5 結語:唇亡齒寒的隱喻
6.1 前言第07章 信度
6.2 題目基本特徵
6.3 誘答分析
6.4 遺漏傾向分析
6.5 描述統計指數
6.6 效標分析法
6.7 因素分析法
6.8 項目分析的完整範例
6.9 結語
7.1 前言第08章 概化理論
7.2 信度的基本原理
7.3 信度估計的方法
7.4 影響信度的因素
7.5 信度分析的操作範例
7.6 結語:考試代表什麼
8.1 前言第09章 效度
8.2 概化理論的基本念
8.3 單面向設計
8.4 多面向設計
8.5 概化理論的操作範例
8.5 結語
9.1 前言第三篇 統計模式原理與應用
9.2 效度的意義與內容
9.3 效度的分類
9.4 其他效度議題
9.5 效度衡鑑技術
9.6 結語
10.1 前言第11章 結構方程模式與量表發展
10.2 潛在變數的界定
10.3 因素分析的原理
10.4 因素分析的執行
10.5 因素分析的相關問題
10.6 結語
11.1 前言第12章 潛在類別模式與量表發展
11.2 驗證性因素分析
11.3 統合模式分析
11.4 模式適配評鑑
11.5 SEM 在測驗發展的其他應用
11.6 結語
12.1 前言第13章 多層次模式與量表發展
12.2 潛在類別模式的原理
12.3 模式適配與檢定
12.4 潛在類別模式的操作
12.5 結語
13.1 前言第14章 項目反應理論與量表發展
13.2 多層次模式的分析原理
13.3 多層次 SEM 的 Mplus 分析實例
13.4 多層次模式的信度調整
13.5 結語
14.1 前言
14.2 項目反應理論的特性
14.3 項目反應理論的主要概念
14.4 項目反應理論的不同模式
14.5 項目反應理論的 Mplus 應用範例
14.6 結語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