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理、諮商與輔導 > 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到老年時期的發展 (第二冊) 2025年

心理、諮商與輔導

  • 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到老年時期的發展 (第二冊) 2025年

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到老年時期的發展 (第二冊) 2025年

商品規格表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 Laura E. Berk 著 Berk/陸怡琮.陳建州.陳俞君.楊璧琿.羅素貞.呂文惠.林志哲.洪嘉欣.陳品華.蔡明昌 譯
[ISBN]9786267410271
[版次]初版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出版日期]2024/11/25
數量:

總計:$580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商品簡介

  • 本書分為兩冊,第一冊「兒童發展」主要說明人類發展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以及產前到兒童期的發展階段;第二冊「青少年到老年時期的發展」則說明自青春期到老年期、乃至死亡與臨終階段的發展概況。本書以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介紹人類發展觀點,特別重視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對發展中個體的交互影響,也強調不同族群和文化之間個體在發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並廣泛的討論與發展有關的社會情境脈絡。書中提供許多引導學習的方法,有助於讀者精熟重要概念,整合不同面向的發展,批判性地檢視爭議性的議題,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中。

    • 強調改變的多種路徑:關注發展的多樣性以及解釋這種多樣性的近期理論(包括生態學、社會文化、動態系統和表觀遺傳等),也加強了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發現(包括國際比較)。
    • 強調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以生命全期發展觀點整合取向來貫穿全書,幫助讀者了解人類發展上的改變。
    • 關注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的雙向關係:本書各章中不斷強調兩者之間的相互連結對於生命全期發展觀點的重要性。
    • 納入更多的跨領域研究:主題和研究結果更加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神經生物學、兒科、老年學、社會學、人類學、社會服務和其他領域的貢獻。
    • 重視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之間的連結:強調社會政策議題,以及以堅實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的實務應用。
    • 強調讀者的主動學習:各小節末的「自我檢測」提供了連結、應用和反思三種問題,這些問題有助於讀者從多個角度思考所學。「觀察與聆聽」要求讀者觀察真實的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的言行,與觀察對象或關心他們福祉的專業人士交談,以及探究可能影響生命全期發展的社區方案和實務做法。
  • 商品內容
目錄
第11章 青春期的生理與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青春期的概念
青春期:朝向成年期的生理轉換
青春期事件的心理影響
健康議題
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理論:形式運思期
青少年認知發展的訊息處理觀點
青少年認知變化的結果
學校中的學習
第12章 青春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艾瑞克森的理論: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
自我了解
道德發展
家庭
同儕關係
發展的問題
里程碑 青春期的發展
第13章 成年早期的生理與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生物老化在成年早期開始進行
身體的變化
健康與體適能
認知發展
思維架構的轉變
專業知識與創造力
大學經驗
職業選擇
第14章 成年早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一個漸進的轉換:成人初顯期
艾瑞克森的理論:親密 vs. 孤獨
其餘成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親密關係
家庭生命週期
成人生活形態的多樣性
職業發展
里程碑 成年早期的發展
第15章 成年中期的生理與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身體的變化
健康與體適能
適應中年的身體挑戰
認知發展
心智能力的變化
訊息處理
成人學習者:中年重返校園
第16章 成年中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艾瑞克森的理論:生產 vs. 停滯
中年心理社會發展的其他理論
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穩定與變化
中年人際關係
職業生涯
里程碑 成年中期的發展
第17章 老年期的生理與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預期壽命
身體的變化
健康、體適能與障礙
認知發展
記憶
語言處理
問題解決
智慧
認知維持與改變的相關因素
認知介入
終身學習
第18章 老年期的情緒與社會發展
艾瑞克森的理論:自我統整 vs. 絕望
老年期心理社會發展的其他理論
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穩定與變化
環境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
變化中的世界
老年期的人際關係
退休
成功老化
里程碑 老年期的發展
第19章 死亡、臨終與傷慟
我們如何死亡?
死亡態度
臨終者的思維與情緒
死亡的地點
死亡的權利
傷慟:因應至親者的過世
死亡教育



0

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

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