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特殊教育 > 聾人與社會-心理、社會及教育觀點

特殊教育

  • 聾人與社會-心理、社會及教育觀點

聾人與社會-心理、社會及教育觀點

商品規格表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作者]Irene W. Leigh & Jean F. Andrews著;陳小娟、邢敏華、劉秀丹、李信賢譯
[ISBN]9789860744033
[版次]初版
[裝訂/頁數]平裝/480頁
[出版日期]2021/8/2
數量:

總計:$550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商品簡介

  • 《聾人與社會》一書融入與心理學、教育及社會學主題相關的多重觀點,包括聾成人自身的觀點。書中探討了身為聾人或重聽者有何意涵,以及聾成人的生活如何受到專業人員的決定而影響其就醫、就學甚或與家人的相處。本書提供有關下列主題的當代觀點:

    • 致聾的成因與鑑定程序
    • 多樣化的聾人社群
    • 認知、語言、溝通和讀寫
    • 雙語、雙模式雙語言和單語言的語言學習法
    • 教育、法律及安置的觀點
    • 孩童期的心理議題
    • 聾成人的心理學與社會學觀點
    • 刑事司法系統與聾人
    • 聾人與聽人互動的心理動力學

    書末並收錄十個個案研究,包括聾人的聽常孩子、突發性耳聾、罹患心理疾病的聾成人等。透過聾聽雙語作者從多元角度和自身經驗著眼,一窺聾人所面臨的各項議題。無論是家長、學生、專業人員或社會大眾,這本獨到之書都有助您對聾人文化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層的認識。
  • 商品內容
目 次
第 1 章 聾人與心理學:歷史的觀點
本章目標
1950年以前
1950年以後
精神病理學與心理衛生
心理語言學的影響
法律判決和立法的角色
專業訓練
專業協會
聾人文化的影響
結論
第 2 章 聾人社群:一個多樣化的實體
本章目標
聾人社群:人口統計的背景
人口統計
聾人社群:參考架構
成員身分與聾人文化的傳遞
聾人文化的傳遞
結論
第 3 章 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本章目標
病因學:造成聽力差異的原因
聽力篩檢與鑑定
早期療育相關議題
結論
附錄:聽力學
第 4 章 認知、語言和心智
導論
本章目標
認知能力
後設認知能力
美國手語和英語
人工電子耳植入的結果
腦、語言和神經科學
上學可否獲得思考能力?
結論
第 5 章 聾教育的教育觀點
導論
本章目標
聾童如何學習以及學習的理論架構
文化回應的學校所扮演的角色
聾專業人員面對的阻礙
教學人力與學生入學多樣化並重
趨勢、法律以及安置的改變
安置的轉變與結果
安置的型態
學業成就與評量
聾與重聽孩童的權利法案
技術
結論
第 6 章 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法
導論
本章目標
聾人一生使用的各式語言
溝通與語言學習法
語言教學課程
課程成效
讀寫
雙語主義、神經科學與聾童
標準與評估
結論
第 7 章 孩童期的心理議題
本章目標
親子關係
早期療育課程
聾童的發展
兒童心理病理學
失聰兒童的心理評量
結論
第 8 章 聾成人:心理學的觀點
本章目標
正向心理學與正向健康
聾成人:從心理學觀點來看
「正常」:一個需要澄清的派典
心理健康的聾成人
成人發展的階段
認同與自我知覺
聾成人的心理評量
心理治療
結論
第 9 章 聾成人:社會學的觀點
本章目標
聾人社群的社會學觀點
現在就要聾人校長:對聾人社群的啟示
聾人組織
科技
職場世界
健康照護議題
結論
第 10 章 聾人被告:法律、溝通與語言的考量
導論
本章目標
聾人被告
法律的架構
犯罪率與犯罪類型
認知、溝通及語言
警局、刑事訴訟及庭審中的美國手語與手語翻譯員
語文能力及電信溝通無障礙的考量
假釋與出獄後的生活
溝通、語言和文化評估
最終想法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第 11 章 聾聽關係
本章目標
態度面面觀
觀點的影響
障礙和聾的意義
專業人士的觀點
另一方的想法
壓迫
健全的聾聽關係
手語翻譯員議題
聾人社群內的觀點
結論
第 12 章 從此刻展望未來
聾人社群的轉變
美國手語
教育議題
心理健康發展
刑事司法制度的建議
人工電子耳、遺傳學、幹細胞再生及神經學發展
科技的進步
專業議題
結語
個案研究
相關資源


0

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

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