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
這是一套由資深語言治療師指導與語言治療系學生共同創作的功能性繪本,既可作為親子共享閱讀樂趣的童書,也可作為誘發幼兒語音學習的教材。這五本繪本以幼兒在語音發展過程中常見的語音錯誤型態為主題,藉由特殊的內容設計,運用具有實證基礎的教學策略,讓親子在趣味故事和操作活動中,強化語音學習,更享受親子閱讀的樂趣! |
繪本的目標 | /ㄈ/、/ㄙ/、/ㄕ/ vs. /ㄅ/、/ㄉ/、/ㄊ/ |
錯 誤 型 態 | 幼兒對於國語中有持續送氣的語音通常都發展得比較慢,在尚未穩定發展之前,幼兒經常會將氣流阻斷,變成另外 一個語音,例如:將「番茄」說成「潘茄」或「班茄」,將「老鼠」說成「老土」,將「雨傘」說成「雨毯」,因 此教學目標可以放在誘發有持續送氣的語音。 |
使 用 策 略 | 本書採用「意象」和「音素對比」策略,在故事展開之前,先用具體的形象引導出對目標音特質的想像,例如:將 語音短短和長長的特質,透過意象的對比,再進入故事中語詞的對比。 |
共讀小提示 | ● 家長或教師可以找出書中表徵長音和短音意象的實體玩具或物品,讓幼兒實際操作並感受意象與聲音特質的關 係;其他可以表徵長音/短音的物品包括絲巾、繩子、鼓或敲擊樂器,除此之外你還能想到哪些呢? ● 進行長音/短音與物品配對的遊戲,強化幼兒對語音特質的覺察。 ● 熟讀故事後,跟幼兒輪流玩語詞接龍遊戲,例如:「老婆婆吞了一個頭,一隻 。」 ● 可以自行製作圖片或模型,演出故事中荒誕滑稽的情節。 ● 故意說錯語詞目標音,讓幼兒糾正你。 |
錯誤提示
加入購物車成功
請選擇規格項目